美國有個荒野法(Wilderness Act),簡單來說,就是被定義為荒野的廣大土地皆為美
困境與轉機:從國家公園開始的商業登山管理
談到百年來在世界各地開花的國家公園運動,美國是毫無疑
風險與責任:從荷蘭的夏令營傳統看台灣教育
在我升大學的那年暑假,家裡怕我太過遊手好閒,於是送我去參加一個夏令營。印象中我們有個溯溪活動,結束後工作人員跟大家說要自己找方法回營地,於是我就和幾個新認識的朋友一起傻傻地沿著公路跑回去。
新聞:喀喇崑崙的悲劇──來自香港和中國的登山者不幸喪生
最近這段期間,台灣「K2 Project」的張元植和呂忠翰(阿果)正在邁向K2
從國際山岳觀光看台灣商業登山與原住民的關係
假如我們要從國際汲取針對改善台灣現狀的靈感,山岳觀光
商業登山的轉型契機與消費者自覺
近年,我注意到偏向菁英主義的論述逐漸成形,將從事登山
商業登山活動:依賴心理和消費者意識
我們帶著每人本來就不同的性格、好惡和觀念,從不同的出
登山環境現況:假日登山客的悲歌
不說別人,我正是貨真價實的「假日登山客」一族,如果想
登山精神探源:從用詞來看中西文化差異
由於國內外環境、歷史、文化的先天差異,讓國人對「登山活動」有著全然與西方人不同的解讀與認知。我認為與其武斷地給出一個答案,不如透過提供足夠的背景
聖母峰的榮耀:商業化與登山精神的質變
誰都沒料到,2019年讓聖母峰躍入新聞版面的原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