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的一支獨舞:青春末徬徨的登山紀事

林雋出生於1999年,這是他的故事,但同樣的徬徨其實跨越了時空,瀰漫在許多不為人知的十字路口。對於許多即將按照常軌升學或邁入社會的青年學子,尤其是如此。不完全燃燒的青春,徒使人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事實上,年輕時又有多少人能有幸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採取動作呼應那來自彼端的招喚?現實總是令人氣沮。每一天,我們面對社會眼中的自己、父母眼中的自己、同學眼中的自己,好似通往所謂的成功,都設定好了唯一的公式,而偏生我們自己卻畫不出能與之抗衡的蹊徑。一條自己都說服不了的路,又怎能說服的了別人?
 
答案不會自己出現。最可能找到某種答案的地方,是在路上。林雋的路卻又更不一樣,他選擇了一座非凡的山作為目標,而且是獨攀。
 
他是歐洲阿爾卑斯山脈最具代表性,也在登山史上居重要地位的馬特洪峰(我自己的書《登一座人文的山》中亦有著墨),其位於瑞士和義大利的邊境上,一柱擎天,氣魄驚人,一眼便教人難以忘懷。
 
身處要求後輩服從、出人頭地的華人文化圈,這個舉動就是個大大的「fuck you」;但透過他的文字和攝影作品,除了直擊人心的崇山壯美,我們還能知道在不同文化底下,甚至起點早在150餘年之前,就有一群西方人抱著雷同的想法,帶著登山長杖、繩索和嚮導,邁向可能一去不復返的攀登之旅。
 
時至如今,遠離帝國主義和國族主義的男性賀爾蒙,登山的意義不只越來越個體化,也因為商業崛起而屢遭非議;而林雋帶來的,除了難能可貴的獨立精神,或許也再度提醒了我們:after all, life is to be lived. 「生命就是要活出來的。」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城市山人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留下訪客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