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

寫的是山與人的關係。

一名從喜歡戶外,到決心為臺灣自然環境效力的城市人,致力於閱讀和寫作,啟發大家對腳下土地的想像與關懷。著有《登一座人文的山》(2021.8 上市),同時是鳴人堂、太報和雜誌《台灣山岳》的專欄作者,希望能讓臺灣的戶外環境成為真正的公共議題。

至於我和山林結緣的契機,是在進入社會數年之後,受「臺灣人一生一定要做的三件事」影響,我以菜鳥之姿跟團登上玉山主峰。那是個天空異常清朗的一月天,日出雲海的美景深深地撼動了心靈,也讓我萌生了繼續走下去的念頭。

奈何工作忙碌,難得空閒,我逐將這份熱愛轉向了山域歷史、人文與政策,竟巧遇一塊樂趣不亞於登山的沃土。又因觀察到時下大眾對登山多有誤解以及活動本身發展的困境,故創立個人媒體,筆耕不輟,盼為心愛的寶島山林略效棉薄之力。

臺灣的登山界中有不少曾啟發我的前輩們,但我特別想提起已故的楊南郡黃德雄先生,雖然緣慳一面,卻從閱讀他們的著作中感受到登山之外的強烈使命感,例如山域歷史、文化傳承、山岳政策、登山教育等等。假期有限、生活忙碌的人們,不敢奢求能登上所有的山,但總該能透過閱讀和思考來爬那一座「知識的山」,並將兩邊的經歷彼此印證,讓爬山不只是爬山,而是重新認識台灣、重新建立與土地連結的神奇之旅。

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到多少,只要雙腳能夠行走、頭腦能夠思考,我會堅持不懈下去,分享我微不足道的旅途與省思,同時期許能留給後代子孫更好的戶外環境。

不管怎麼說,如果大家只知道台灣的山海有特色,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實在太可惜了!

經歷簡介
📚 著有《登一座人文的山》(2021.8 上市)
📽️ 鏡電視《山又二分之一》ep 2〈城市山人〉(2023)
🏞️ 百岳近50座
🏔️ 海外登山──日本冬季/殘雪期攀登槍岳、富士山、立山連峰、赤岳 / 川藏地區駱駝峰冬攀 / 馬來西亞神山健行
🗣 2019-23 全國登山研討會報告人 & 論文發表者 /
🏆2021發表的論文〈初探臺灣原住民地方社群發展登山健行活動冒險觀光〉獲登山文賞優選獎
🏆2022發表的論文〈野外用火的教育與管理:借鏡國外的經驗與體制〉獲登山文賞特別獎
🏆2023發表的論文〈初探原住民山地傳統領域內戶外遊憩的管理〉獲登山文賞優選獎
📔 專業登山雜誌《台灣山岳》專欄作家
✍️ 曾任聯合線上《鳴人堂》專欄簽約作家
✍️ 端傳媒
✍️ 公視新聞網、Home Run Taiwan
✍️ 太報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