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於台灣山區從事登山健行活動,大抵不會脫離自組隊、商業團、協會三種型態的隊伍。當自由之風隨著申請制解除吹進翠綠的山林,政府卻未及時建立規章制度,埋下近年諸多山域亂象的遠因。本文就從歷史沿革、隊伍種類、登山教育、嚮導制度等多面向審視台灣登山環境,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識,並期望各型態的戶外活動皆能取得自由與規範的平衡點。
商業團
轆轆谷山屋受困事件:呼籲實施「使用者管理」及列管商業登山隊伍
我在研究國外制度的時候,因為大抵都是溫帶國家,雪季與非雪季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論終年積雪之處),不像是台灣高山地帶,寒流來一波加上水氣夠就降雪,但往往不容易持續下去,沒過幾天可能就融化了。這就造成了台灣冬季登山的困境,尤其是對於商業隊伍而言。
雪季的山難悲歌:探討台灣的登山商業團與政策
本山難發生於2019年3月,綽號「虎哥」的商業團領隊王詮翔,身為登山嚮導卻疑似判斷失誤,進而造成客戶在裝備不周的情況下不幸滑墜身亡。除了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逝者家屬的不滿更是強烈。最近檢方認為他不專業、無責任感,還意欲透過媒體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足證犯後毫無悔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求處2年有期徒刑。
一個好的嚮導 , 一個好的嚮導服務
世界知名作家海明威,曾有過這麼一句話:「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是什麼意思呢?在平靜的海面上,人人都是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戶外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廣大,許多國家都擁有獨特的自然
使用配額管理制度案例研究:美國林務署的做法
美國有個荒野法(Wilderness Act),簡單來說,就是被定義為荒野的廣大土地皆為美
困境與轉機:從國家公園開始的商業登山管理
談到百年來在世界各地開花的國家公園運動,美國是毫無疑
從國際山岳觀光看台灣商業登山與原住民的關係
假如我們要從國際汲取針對改善台灣現狀的靈感,山岳觀光
商業登山的轉型契機與消費者自覺
近年,我注意到偏向菁英主義的論述逐漸成形,將從事登山
商業登山活動:依賴心理和消費者意識
我們帶著每人本來就不同的性格、好惡和觀念,從不同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