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域政策研究
這是我針對山域政策為主題的文章,有些比較像是學習筆記,是我純憑著興趣研究的產物。
從入園證看登山活動發展:冒名申請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一般人申請入園證的時候,第一個條款頁都是點點點就過去了,但如果細看其中內容都能瞧出一些端倪。這篇文章就拿雪霸國家公園的條款(2020-3-16)當範例,探討一下已經發生的與正在發生的事情。
開放與開發:從高爭議的《國土計畫法》修正案看山林政策
行政院於2月20日通過《國土計畫法》修正案,其中第十五條增訂「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得不受各級國土計畫限制變更土地使用。換句話說,中央希望獲得一把開發專用的尚方寶劍,只要是國家重大建設,任何開發案就得以快速通關。我認為這個修正案的影響深遠,其範圍不只是平地,山地也包含在內,值得我們關注山域政策的人多加注意。
原轉時代的山林管理:再見了,哈尤溪秘境!
隨著遊客源源不絕地前往網路上有名的「哈尤
轆轆谷山屋受困事件:呼籲實施「使用者管理」及列管商業登山隊伍
我在研究國外制度的時候,因為大抵都是溫帶國家,雪季與非雪季有著明顯的區別(不論終年積雪之處),不像是台灣高山地帶,寒流來一波加上水氣夠就降雪,但往往不容易持續下去,沒過幾天可能就融化了。這就造成了台灣冬季登山的困境,尤其是對於商業隊伍而言。
雪季的山難悲歌:探討台灣的登山商業團與政策
本山難發生於2019年3月,綽號「虎哥」的商業團領隊王詮翔,身為登山嚮導卻疑似判斷失誤,進而造成客戶在裝備不周的情況下不幸滑墜身亡。除了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逝者家屬的不滿更是強烈。最近檢方認為他不專業、無責任感,還意欲透過媒體營造有利於己的輿論,足證犯後毫無悔改,依過失致死罪起訴,求處2年有期徒刑。
初探「訪客體驗」原則之於臺灣山林的關聯
在閱讀不少國外的資料之後,我發覺「訪客體驗」這個非常基礎的大原則,還是國內觀念上相對薄弱的一環。政府一端原因是山域管理多頭馬車行之已久,加上最近才開始重視政策改革;大眾一端原因則是戶外教育欠缺和有待加強的國民素質,所以認為有必要提出來讓大家都思考一下。
一個好的嚮導 , 一個好的嚮導服務
世界知名作家海明威,曾有過這麼一句話:「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是什麼意思呢?在平靜的海面上,人人都是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戶外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廣大,許多國家都擁有獨特的自然
使用配額管理制度案例研究:美國林務署的做法
美國有個荒野法(Wilderness Act),簡單來說,就是被定義為荒野的廣大土地皆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