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層外的故事】之志佳陽驚魂記

我工作之後才一頭栽進登山的領域,數年下來算是累積了一些不足掛齒的經驗,也知道喜歡爬山的人真的很多。但事實上,我的自己的生活圈中仍然算是異類,也感謝這個環境,偶爾跟親友、客戶等等聊天時,都能聽到一些來自同溫層外的(驚悚)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一對健身教練情侶檔。

因緣際會之下,他們突然想去爬一座百岳,於是跟了一個傳統山會的志佳陽單攻行程。行程剛開始的時候,兩人走的速度非常快,一下子就遠遠領先主隊伍,領隊看他們年輕人狀況好似乎也不加阻止。速度快之餘,他們的休息時間都非常短暫,甚至都不太吃東西,然後沒過太久,身體的勞累開始超乎想像,速度放慢,也逐漸被隊伍追上。

靠著強韌的意志力,他們總算是成功登頂志佳陽大山,然而隨後的陡下讓兩人徹底崩潰,只能用極緩慢的速度前進,最終背包必須交由另一個還撐得住的人背負,領隊陪行,這才勉強摸黑下山。(⚠️未攜帶登山杖與頭燈)

因為劇情越聽越耳熟,這才發現這不是我聽到的首個志佳陽崩潰記,曾經也有朋友帶新手朋友去單攻志佳陽,回程讓他們的精神與體能都完全崩潰,只差沒有靈魂出竅啊 …


問題出在哪?

統整一下故事的核心問題,還是在於毫無經驗的人無法評估一條路線的難度到底多少,別的不說,體能需求就不太好量化。有人可能會以為健身教練體能一定沒問題,但姑且不論體育的專項分支甚多,假如像他們開頭就猛衝不休息,大概也只有越野跑選手能夠負荷吧。

這類誇張的故事數量著實不少,不知是不是該值得慶幸,其中只有極少數會演變成上新聞的山難。另外,幸好他們是跟著比較有紀律的協會隊伍走,如果是沒經驗自組去或是參加網路自組隊的話真是不敢想像結果。


建立體能參考基準的重要性

所以循序漸進真的很重要吶。純以體能而言,我綜合了一些前輩的經驗後,建議住北部的新手朋友去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並想辦法在10小時左右完成

這不是個比賽,也不是爬高山的必備條件,只是達成的話就可以讓自己在實際行程中游刃有餘許多──是的,體能也是登山安全的一環,寧願在郊山累到爆炸,也不要到上百岳才崩潰啊!

現在也常在想該如何向新手解釋某條路線有多累。講什麼爬升高度、距離、海拔高度這些其實一般人都沒概念,如果是利用他們既有的經驗就會方便許多 … 但如果只爬過象山怎麼辦哩?一日內來回20趟之類並限時完成嗎?😂😂😂

最後照片圖文不符,這是在池有山~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Mountain Urbanite – 城市山人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留下訪客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