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徑異夢:隊友的選擇和尋找

每人不同的觀念、個性、經歷,都會給他不同的「山之道」,而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登山時若隊伍中有磁場不合的夥伴,1公里的路走起來就像5公里,甚至可能演變成非自願獨攀呢。

山人身邊有個例子。這是一位隨我挑戰5次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朋友,而且妙的是他平時不乏自我訓練,每次出發前也信心滿滿,最後卻無一倖免地中途撤退。雖然行進速度緩慢,但我認為他只是缺乏完成的決心。

然而這僅僅是我們的「道」不同而已,並無優劣高下之別。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累了就撤,雖然符合他樂活派的作風,卻不適合重視鍛鍊的我,所以以後自然無緣一同爬更高的山、走更漫長的路線囉。許多人都對登山有興趣,但實踐方式卻大大不同。

人們常說爬山的人都心胸開闊、和藹可親,真相並非如此。山下是怎麼樣的人,山上通常只會更放大而已。我未有不好的經驗,但他人登山網誌看多了,真是會心中感嘆:即使你自認隨和,若遇上不投機的夥伴,好則互不理睬,差則拆隊分行,或萌生「還不如一人來爬」的想法,心情大打折扣,風景都變得不美了!


好的隊友,讓雨天攀登都能嘻嘻哈哈;不合的隊友,卻會讓藍天都變成灰色。

事先瞭解隊友很重要

岳界素來有陌生人網路自組團的存在,我只覺得主揪心臟很大顆。假如帶頭的人很厲害,可視為普渡眾生;假如他經驗不足,就是為安全打上了一個大問號。所以我建議,若對照顧自己的能力沒信心,還是避免參加這類自組團吧。

將風險分散給陌生人,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做法。

從身邊朋友自組登山是一條好路。由爬單日行程的小山開始,過程中自然地認識彼此;但遺憾的是,我們現成的朋友或許根本沒幾人爬山,或和山緣分有限,不適合成為我們山之道的良伴。況且就算在平地是好朋友,大家都知道,上山可是會考驗友誼的喔!

如果你符合這樣的情況,我的經驗或許值得你參考。

山人起步是個徹徹底底的邊緣人,從零開始自商業團(小團制!小團制很重要!)認識朋友,爾後在各種登山相關活動(課程、講座等)時都會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久而久之,也累積了一群會一起爬山的朋友。因為喜歡登山而大幅擴展交友圈,老實說也挺出乎自己意料之外。


別人是否願意選擇你當隊友?

所以我們都要反求諸己,讓自己成為願意為團隊貢獻的好咖。例如到了營地別先癱坐不動,視自身專長和剩餘體力去幫忙整理地面、搭設帳篷、烹煮餐點、取水生火等事務。(去年能安D3走14小時摸黑到白石池,因為太累了沒動作,遭到嚮導語氣嚴峻的指正,記憶猶新 …🤣🤣🤣)

就算體力欠佳,在關鍵時刻變出好吃的進口糖果,或是沿途幫拍美照(超重要能力),大家都會記得你的好。方式不只一種,自行發揮吧!

期許我們都能成為朋友眼中的好咖,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們踏上各式各樣的冒險之旅,共創美好回憶。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Mountain Urbanite – 城市山人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留下訪客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