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式登山、貴族式登山,怎麼有點耳熟,什麼是貴族式登山?在古早的封建制度底下,社會中的財富皆由少數人把持,例如君主、領主、莊園主、附庸、富商等等,而20世紀初的登山活動遠不比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的現代,花費極為驚人,要不是自己擁有極深的口袋,要不然就是有國家機器在後撐腰,不然要進行一趟喜馬拉雅遠征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14
2 月
2020
貴族式登山、貴族式登山,怎麼有點耳熟,什麼是貴族式登山?在古早的封建制度底下,社會中的財富皆由少數人把持,例如君主、領主、莊園主、附庸、富商等等,而20世紀初的登山活動遠不比科技發達、交通便利的現代,花費極為驚人,要不是自己擁有極深的口袋,要不然就是有國家機器在後撐腰,不然要進行一趟喜馬拉雅遠征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臺灣登山的老前輩常常會叮嚀我們:「在山上,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若是細究其原因,不難得知過去的休閒登山者由於受限於科技、知識與裝備,普遍地在肩上背負著沉重的重量,再加上臺灣地形變化劇烈,又缺乏雪崩、冰塔等必須加速通過的客觀危險情況,所以養成了「慢」的登山哲學,這個觀念到了現在還是深植在不少山友的心中。
誰都沒料到,2019年讓聖母峰躍入新聞版面的原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