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密達斷崖的鐵梯:我們的山域管理指導原則,在哪裡?

素密達斷崖的「鯊魚劍」鐵梯爭議,大家說鬧得兇不兇?甚至有些人可能覺得討論熱烈的莫名其妙,是吧?假如大家都對國際上步道建設的指導原則有一定了解,就會知道雪霸國家公園確實是有思慮不周之處。這類設施並不能獨斷專行,而必須在前期規劃階段就和民間和專家交換意見,協調園方和訪客的期待。

新聞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7314/4571053

就我一個研究山岳政策當興趣的人來說,看得出來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標準」和「程序」。現在我們來將聖稜線移到北美境內,看看不同單位的老外公務員會怎麼思考這道鐵梯?這不是強調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臺灣現在幾乎沒有類似的指導原則可供遵循,有太多地方可以學習了。


▲ 美感原則──〔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立公園〕

自然資源計畫的主管看到鐵梯的照片,眉頭一皺,心想這個梯子當初是誰負責的?於是他翻開手邊的《步道維護手冊》,裡面有個章節寫著美感之於園區設施的大致方向:

「美感是人們為何造訪自然場域和健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景觀、氣味、聲音、材質皆會影響訪客的心靈、感官與心情,全部都和美感有關。在步道維護和建設之中,美感相關的考慮應永遠置於優先,一條維護與建築良好的步道將會提供訪客愉快且值得回憶的公園遊覽經驗。建立美感原則的公式並不容易,但只要依照本手冊的原則,興建和維護步道可以用具美感的方式完成。例如,步道上的結構和特徵應該符合或融入周遭的自然環境,不論是就地取材或是用外部材料皆是如此。

主管看看鐵梯的照片,放到顏色暗沉的岩壁上是如此的顯眼,不禁嘆了一口氣,心中暗暗埋怨上一任承辦人簡直是挖坑給他跳。

若是以槍岳的鐵梯加以比較,雖然美感上各人有不同見解,但起碼暗沉的顏色與岩石稱得上是接近。(照片為作者自攝)

參考資料:

《Country of Santa Clara Department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Trail Maintenance Manual》- https://reurl.cc/Y1kO6L


▲ 梯子的建設原則──〔加拿大安大略省〕

在政府上班的安東尼看到了主管發來的email,「天啊,」他看到照片時嚇了一跳,「先不講這個顏色,這邊非得安裝梯子不可嗎?還有這個梯子的設計好奇怪啊。」他從書櫃裡找出2006年出版的《安大略的最佳步道:永續步道之設計、建築、維護的原則與最佳範例》,翻到第158頁關於梯子的章節,裡面寫著:

「… 只要在絕對必要時才能使用梯子。梯子讓步道只能服務一小群靈活的健行者,同時需要時常維護才能保障安全 … 唯有在考慮所有繞道的選項,而且地形的盛行坡度(prevailing grade)超過100% (也就是說每10公分的水平距離,就有超過10公分的爬升)的時候,才有安裝梯子的可能。如果必須要在步道上安裝梯子,其必須在每個橫擋上都有舒適的抓握點,如此一來才能讓使用者穩定攀爬 …」

圖為在加拿大河灣洞(Riverbend Cave)中所用的鋁梯,該洞為一個熱門的探險景點,所以需要安裝梯子和鋼索來確保安全。
Photo credit: By Dave Bunnell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783130

安東尼打電話跟志工聊了一下,得知該處確實沒有更好的替代路線,但他在意的是梯子的設計是否能保障登山者的安全。

「這個梯子設計缺乏兩邊的扶手,也就是說使用者只能抓橫擋部分,那麼鍍鋅鋼材在環境潮濕時,能提供足夠的摩擦力嗎?會不會鐵梯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呢?旁邊的繩子是民間架設的,似乎也會有人在使用梯子時一併抓著,這些繩子安全嗎?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看過上方的確保點是怎麼架的?」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腦中頓時浮現許多問題。

參考資料:

《Ontario’s Best Trails: 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ustainable Trails for All Ontarians》https://reurl.cc/Aqbkg8

蜈蚣梯設計的安全性延伸探討

素密達斷崖的梯子款式在中文俗稱蜈蚣梯,因為便宜好組裝,多為農用,早期在臺灣山區也不算少見。在英文則是叫做「single-rail ladder (單柱梯)」,是一種國外因為安全性疑慮而少見的梯子,美國聯邦政府便定義「單柱梯」為:一種可攜帶式的梯子,具有裝設在單柱上的橫擋、梯座(cleat)、或梯階,而不是大多數其他梯子的「正常 (normal)」雙柱設計。

安全性的話,美國的勞工部下有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於2016年更新了《階梯和梯子:OSHA規範導覽》,裡面直截了當的指出「請勿使用單柱梯」(29 CFR 1910.23(c)),表示安全性上確有疑慮。如果美國雇主在工作場域使用蜈蚣梯,保證過不了安檢。至於臺灣的OSHA規範,我沒找到定義中有單柱梯的存在,只有雙柱梯。

單柱梯在美國被定義為移動梯的一種,法定禁止雇主使用 (除非是一些有特殊環境限制的地方),但在素密達斷崖卻變成固定梯,恐怕是臺灣的獨創設計?雖然山友不是勞工,不知道設計時有沒有請臺灣的安規單位評估過風險。


▲ 梯子的規劃程序正義──〔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政府〕

「你看到那個梯子的照片了嗎?」克雷格詢問他在保育與自然資源部上班的的同事凱莉,「真是搞不懂這個設計當初是怎麼通過前期規劃的!如果有事先和大眾溝通過的話,應該不會被批評成這個樣子啊!」凱莉嘆了一口氣,「是啊,雖然長官本意是擔心那邊又摔死人,但還是有人認為這種難度的步道本來就該留給有實力的人通過,不應該增建永久型設施。」克雷格皺眉,搖頭說道:「那本書你還留著吧?」「嗯,就擺在那邊的架子上。」

克雷格抽出一本《賓夕法尼亞州步道設計暨開發原則:永續與非機動車輛用步道的指導守則》,翻開到規劃的細則部開始閱讀。

這一份賓夕法尼亞州政府於2013年出版的手冊,內容鉅細靡遺,足為步道設計守則的參考範本。

根據官方發布的原則,步道的規劃階段包含了16個步驟,第3步即是「公眾參與」:計畫項目的關鍵部分是確認大眾針對提案的需要、關注及疑問。設計良好的公眾參與流程會使利害關係人和大眾參與其中,讓他們和決策者共同削減衝突並提升志願者的參與度。

公眾參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

• 提供利害關係人、領導者、決策者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
• 讓民選官員知道公民的態度與需求
• 有助於表現公眾對規劃流程與提案的廣泛支持
• 提供大眾和社區領袖支持並參與計畫的機會

公眾參與的方式通常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

• 建立指導委員會
• 準備溝通策略書
• 舉辦公開會議
• 舉行意見調查
• 與關鍵人物面談
• 舉辦焦點小組會議

「如果那個時候就有溝通這一點,應該就不會演變成這個爛攤子吧,」克雷格喃喃自語道,「現在上頭想要發展登山觀光,首要任務就是保障安全,但突然發包執行確實是不符合流程啊。比起這樣突襲式的增補設施,不如一開始就做好通盤檢討和規劃的覺悟,並邀請民間代表參與指教呢。」

參考資料:

《Pennsylvania Trail Design & Development Principles: Guidelines for Sustainable, Non-motorized Trails》https://reurl.cc/1xkYgY


結論

上面特別找出三個不同單位的例子,是為了表達同樣的精神乃是貫徹了美加系統,也就是說上至國家公園和林務機關,下至州立和郡立公園,皆是藉之考量所有的規劃案。

美感難以量化,那起碼大家知道要符合現場環境,避免過於突兀的視覺效果,因為這會影響戶外景觀傳達給人的感受;只要轄區內的步道含有陡峭路段,上級管理單位必定會為之撰寫安全守則,甚至細到要比較不同材質和設計的優劣;於前期規劃的時候,無論政府對提案的想像有多美好,也一定會遵守程序正義,聽取大眾對此的意見並發揮協調各方期望的功能。

當然,以美國為例,這套管理精神與系統從20世紀初起計,是個打磨了百年以上的結果,雖說完全執行可以極度周延,壞處卻是曠日費時,處理突然的變化時會顯得不夠靈活,若套用到臺灣還需要一定的調適過程。

但我想說的很簡單:美感原則、安全考量、公眾參與,絕對都可以更細膩,絕對都可以更公開透明。這個精神,才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城市山人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留下訪客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