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手,要如何挑選適合的睡墊?

迷上登山後過了些時日,也體驗過六日的能高安東軍縱走行程,但山人仍然會三不五時地犯一些新手錯誤,例如攸關睡眠品質的「睡墊」。而且不是一次,是兩次!感到羞慚之餘,還是要不要臉的分享一下,作為前車之鑑。

登山初期幾乎都有山屋可住,因此沒有必要購入睡墊。直到──記得是2017年某連假登南湖大山吧,當得知沒抽中山屋之時,這才慌張地開始四處尋覓睡墊。因為我的身材比較高大,唯有長版的睡墊能夠滿足需求,奈何長版睡墊在台灣選擇極少,憑著耐心才覓得一款R值0.8的輕量化充氣睡墊。

這張睡墊陪著我度過許多山上的夜晚,但以當時來說,唯二需要搭帳露營的時機只有南湖大山和能高安東軍,且夏秋兩季夜間溫度宜人,所以沒出什麼亂子。然而,這一切在我2017年和朋友自組去奇萊北峰時有了改觀。

11月在高度逾3400公尺以上的奇萊北峰下營地露營,使我人生第一次感覺到睡墊R值太低的恐怖。

當年11月的奇萊北峰下營地,剛躺下去還好,過一會兒卻逐漸感受到從地面傳來的陣陣寒意,害得我整晚輾轉難眠。再來,2018年3月中畢羊連走時我自作聰明地多帶了一塊地布,以為墊在下面就能隔絕寒氣,卻再度落得徹夜翻滾的下場,即使穿上羽絨衣和化纖外套也無濟於事。

還記得當晚我摸到身下冰涼的睡墊,簡直欲哭無淚 … 於是3月底的屏風山行程前,我驚慌中購入了一顆R值3.3的長版充氣睡墊,果然就高枕無憂到天明。


《睡墊的基礎知識》

簡單來說,睡墊有兩個功能,一是緩衝,二是保暖,兩者皆與睡眠舒適度息息相關。緩衝意思就是讓我們盡量感覺不到硬硬的地面,只是舒適程度是個非常主觀的事,各種類型和各廠牌睡墊的設計也不盡相同,因此請大家務必購買前要試躺、滾動一番。

保暖程度就是要看「R值」:數字越高,阻絕熱傳導的效果就越好。換句話說,身為分開冰冷地面和體溫的隔絕層,R值越高就代表我們的體溫越不容易被地面吸走。

現場選購的另一好處是可以實地感覺睡墊的重量和打包大小,別忘了我們可是要背著他到山裡面!重量太重或是打包後太佔空間,都會讓我們更加辛苦喔!

像嘉明湖的向陽山屋或是避難山屋這類地點,木板床上已經鋪有軟墊,且無論上下舖都不接地,因此可以不用帶睡墊──但我覺得睡在睡墊上比較舒適,所以還是用了。

大部分廠商都會在睡墊上標示R值或是溫度範圍,幫助我們瞭解睡墊的性能。山屋內的木板床面或許R值1左右就夠了,但若要通用性高還是建議選用1.5以上的睡墊;台灣高山三季睡墊建議3左右,至於冬季的話則是4以上。還有不用擔心R值太高會過熱──睡墊和睡袋是兩回事。

然而這其中還有「先天體質」問題。有些天賦異稟的人,在冬天時露營可以只睡鋁箔墊;至於天平另一端的苦命人,尤其是女性居多,卻需要更保暖的睡墊才能一夜好眠。我很不幸地就屬於後者,所以只能認命選擇R值更高的款式。我個人經驗是,只要知道營地入夜後溫度低於6度,就會攜帶R值3以上的睡墊。


《睡墊的種類和優劣》

睡墊分為充氣式(air pad)自動充氣式(self-inflating)密閉式泡棉(closed-cell foam)三種,通常登山者會以重量輕為優先,因此充氣式和密閉式泡棉比較常見。

充氣式睡墊(air pad)

代表品牌:Sea to Summit、Exped、Kelty、Therm-a-Rest、Klymit、Big Agnes、NEMO等。

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要用嘴或是幫浦(另外販售)來充氣的睡墊。Sea to Summit、Exped、Kelty等品牌就有出自家專用的手動打氣幫浦袋,省得我們累了一整天還要用嘴來吹,或是吹水氣進去影響睡墊性能(例如嚴寒時水氣在內結凍,或是溫暖時引起發霉);Therm-a-Rest甚至還推出用乾電池的電動打氣幫浦,讓我們坐著就能看睡墊逐漸充飽。

充氣睡墊的優點就是重量輕盈、睡起來非常舒適而且打包後體積小,適合登山健行用。缺點的話,充氣睡墊的價格與重量/打包大小成反比,也就是說越輕越小的睡墊就越昂貴。再來它們的質料輕薄,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尖銳的物體刺穿,或是慘遭外力撕裂,所以出門請記得帶修補用的膠帶。

部分品牌、款式的充氣睡墊在身體翻滾時會發出嘎嘎喳喳的噪音,在商場內試躺時或許覺得還好,萬籟俱寂的山上可是會非常刺耳,更別說是人擠人的帳篷或是山屋內,那聲音幾乎可以把敏感的人吵得徹夜難眠,威力不亞於使用塑膠袋,也是需要注意的一點。

中間黃色的就是充氣式睡墊,輕巧且舒適,就是價格偏高。

自動充氣式睡墊 (self-inflating pad)

代表品牌:Therm-a-Rest、Sea to Summit、Klymit、Coleman等。

多用於休閒露營,只要打開閥門就可以自動充氣。它們的優點舒適和方便,躺在上面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藉著開關氣閥來調節充氣量,找到適合自己的軟硬度。由於充氣式睡墊質料往往較為堅固粗勇,對於親子團來說也少了擔心孩子刺破睡墊的憂慮。缺點則是重量較重、打包體積較大。我第一次爬奇萊主北就用了一款露營品牌的充氣式睡墊,而體積正是我行程結束後出售它的最大原因。

畫面中紅色背包後面掛的就是自動充氣式睡墊,即使捲起來也佔了非常大的空間,不時讓我行進時撞到樹枝或是岩石,因此只用這一次而已。

密閉式泡棉睡墊 (closed-cell foam)

代表品牌:Therm-a-Rest、NEMO等。

睡墊之中最簡單暴力的選擇,也是山上最常見到的款式之一,因為外型凹凸不平,又有人稱呼它為蛋殼睡墊。它的特色在於空氣是被鎖在一格一格的封閉式泡棉之中,所以不必任何人為操作,還可以捲起來或是摺疊收納。

它們最巨大的優點輕量、便宜、耐操而且保暖效果不錯。面對大多數的地形,只要沒有太突出的障礙物,我們甚至不用整地就直接鋪上去,不必擔心睡墊會被刺破或裂開。攜帶也非常方便,因為它們可以輕鬆地外掛在背包外,無論是掛在下面、側邊或上面都可,不用顧慮會受讓它到傷害。到了營地之後,也可以馬上展開它當成坐墊喔!有些人甚至會只買半身或四分之三身長度的版本,然後把背包用來墊腿,未嘗不是一個輕量化選項。

若是說到缺點,只有兩項,那就是比較硬,舒適度不如充氣式睡墊,以及摺疊後會佔可觀的空間

最後一個小技巧就是在雪地行程中,可以把充氣睡墊放在密閉式泡棉睡墊之上,有效的隔絕地面寒氣。

密閉式泡棉睡墊(closed-cell foam)是台灣許多登山者的首選睡墊

相信經過上面的說明,大家對於睡墊的瞭解應該增進不少。網路上已經能查到不少關於睡墊的知識文章了,只是我覺得我的個人經驗及研究心得應該也會有幫助,所以就雞婆地寫了一篇。爬山時有好的睡眠品質真是太重要了,對隔日的體力影響相當可觀,所以請不要吝惜給自己選一個適合的睡墊!

我的誠心建議是,新手入門可以從萬用的密閉式泡棉睡墊開始,若是試躺覺得舒適度不足再考慮充氣式睡墊。若是經濟考量至上的話,忍耐吧!密閉式泡棉睡墊是你最好的朋友。

祝大家睡墊選得好,在山上也能睡個好覺啦!

留下訪客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