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手札

城市山人的部落格
初探「訪客體驗」原則之於臺灣山林的關聯

初探「訪客體驗」原則之於臺灣山林的關聯

在閱讀不少國外的資料之後,我發覺「訪客體驗」這個非常基礎的大原則,還是國內觀念上相對薄弱的一環。政府一端原因是山域管理多頭馬車行之已久,加上最近才開始重視政策改革;大眾一端原因則是戶外教育欠缺和有待加強的國民素質,所以認為有必要提出來讓大家都思考一下。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山域政策研究, 0 comments
速度的喜瑪拉雅皇冠:7個月‧14座8,000公尺巨峰

速度的喜瑪拉雅皇冠:7個月‧14座8,000公尺巨峰

內莫‧「寧斯」‧普札(Nirmal “Nims” Purja)這位前英國特種部隊出身的狂人,於「Project Possible」粉專上剛已宣布:本人成功登頂名單中的第14座山希夏邦馬峰,在7個月內接連爬上地球上14座超過8,000公尺的山峰(此成就又稱喜馬拉雅的王冠),順利摘冠,任務完成!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國際岳聞, 山人岳評, 0 comments
速度和登山:我們的當代登山顯學

速度和登山:我們的當代登山顯學

臺灣登山的老前輩常常會叮嚀我們:「在山上,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若是細究其原因,不難得知過去的休閒登山者由於受限於科技、知識與裝備,普遍地在肩上背負著沉重的重量,再加上臺灣地形變化劇烈,又缺乏雪崩、冰塔等必須加速通過的客觀危險情況,所以養成了「慢」的登山哲學,這個觀念到了現在還是深植在不少山友的心中。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山人岳評, 0 comments
探討登山研討會的作用及山林解禁

探討登山研討會的作用及山林解禁

研討會的資金來源是政府標案,由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的上司)、農委會林務局(國有林地的主管機關)、教育部體育署(現在山域活動的主管機關)每年輪流舉辦,本質上是個用於「聆聽山友聲音」的官民溝通橋樑。然而,部分岳界人士卻會笑稱其為「一年一度的大拜拜」。實際上,它對於臺灣號稱擁六百萬登山者的環境影響力如何呢?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岳政評論專欄, 0 comments
2019全國登山研討會:一場大方向的百路會師

2019全國登山研討會:一場大方向的百路會師

所謂的「會師」,是如今登山界已成絕響的代表性活動,是我國登山黃金年代的錦上之花。他的大意是選定一座高峰或地理上明顯之處,派出多隻隊伍循不同稜脈前進,並全體相約某日於終點會合。過去我們曾有四大天王領銜的1971年「中央山脈大縱走」計畫,創下首度成功會師的紀錄。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岳政評論專欄, 0 comments
一個好的嚮導 , 一個好的嚮導服務

一個好的嚮導 , 一個好的嚮導服務

世界知名作家海明威,曾有過這麼一句話:「in a calm sea every man is a pilot」,是什麼意思呢?在平靜的海面上,人人都是舵手;套在登山嚮導上也是一模一樣,風和日麗的時候,人人都是嚮導。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山的知識】精選輯, 商業登山活動管理專欄, 0 comments
解體的馬特洪峰:登山與環保的死亡交叉

解體的馬特洪峰:登山與環保的死亡交叉

位於義大利與瑞士交界處的馬特洪峰高達4,478公尺,除了是歐洲阿爾卑斯山脈最醒目的山峰之一,更是國際登山界極具代表意義的存在。然而那些攀爬馬特洪峰的近代登山者,大概怎麼都無法預料現在的情況:「氣候變遷」正在讓這座山解體中,大幅增加落石的機率,使得登山活動比從前更加危險。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國際岳聞, 山人岳評, 0 comments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戶外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廣大,許多國家都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但要怎麼推廣到國際上建立品牌,則是截然不同的故事。這一篇文章就講講我規劃冰島健行的經驗,讓大家觀察別國的跟團爬山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Continue reading →

Posted by 城市山人 in 【山的知識】精選輯, 商業登山活動管理專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