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Jimmy Chin(金國威) 評高海拔登山商業化

Jimmy是何許人也?他不只是電影《赤手登峰(Free Solo)》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更是一位享譽國際登山界的大人物,曾多次組織攀岩、雙板登山滑雪和開拓性質的遠征,足跡遍布中國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格陵蘭、坦桑尼亞、查德、馬里、南非、婆羅洲、印度、阿根廷等國。

於攝影的愛好上,他拿到了奧斯卡獎;於登山的愛好上,他曾從聖母峰峰頂一躍而下,成功沿著艱難的南柱路線滑降,他也曾與夥伴在梅魯峰惡名昭彰的鯊魚鰭上開創新路線,兩者皆是世界第一的創舉,其餘成就還遠遠不只如此。

參考連結:http://blog.udn.com/hwayu/92093906

對於大多台灣人來說最意外的一件事,莫過於他華裔的身分吧。但就和林書豪一樣,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Jimmy的父母為逃離赤化的中國大陸而遷居台灣,再移民美國後才生下他。2019年11月,Jimmy於紐約舉辦的短片首映會上接受訪問,對一系列問題表達了個人觀點,以下只翻譯8,000公尺山峰商業化與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部分。

原文連結:

https://www.forbes.com/sites/jimclash/2019/12/06/academy-award-winner-jimmy-chin-on-reinhold-messner-everests-over-commercialization-fame/#553fe2e51317


訪問者:

萊茵霍爾德‧梅斯納(Reinhold Messner, 義大利傳奇登山家)曾說過,遲早所有的8,000公尺山峰都會有由商業登山隊伍所經營的攀登路線。請問你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聖母峰過度商業化的看法?

Jimmy Chin(金國威):

這跟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有關,對吧?畢竟人們對攀登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觀念,以及具文化差異的不同標準。我完全理解梅斯納為何會這麼說,因為就是有像他一樣的純粹主義者。

我欣賞這個論點,但你同時需要兩個極端才能定義中間為何,不管它從政治上或文化上來說是否符合攀登的標準。你需要有個能追求的標竿,而純粹主義者就設立了所有人皆渴望達成的一定標準。梅斯納在不同的時代中攀登了所有8,000公尺的山峰,當時因為科技發展和直升機運輸等等的原因,讓後勤與容錯率都十分不同。在幾座8,000公尺的山峰上,他[梅斯納]以無氧方式開創新路線之外,更沒有現在的後勤系統能夠依賴。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不能忽視攀登風格,而且它對不同人的意義皆不一樣。

我不會評斷想要攀登聖母峰的人們,因為這是十分個人的事情。當你說過度商業化一詞,應該被放大檢視的應該是該國境內的商業嚮導業者與相關規範。未來的事情難以預測,所以他們總是在嘗試趕上時局的變化,對吧?嚮導服務對於何時進、何時退有著很多思考方式,沒有一定的對錯。

現在的8,000公尺山峰比以往更加容易登上,所以就會有更多的人登上。至於一位報了8,000公尺山峰的商業行程客戶,跟一位在登山上付出甚多,追求純粹風格的老鳥,他們所獲得的體驗是一樣的嗎?他們都在那兒,但他們的本質並不相同。


〈我的短評〉

8,000公尺山峰的登山商業化已勢不可擋,像是Jimmy這種身兼公眾人物的中生代登山家(46歲)自然心裡清楚,所以多半是抱持著理解帶著一絲絲批判的態度。然而在梅斯納(75歲)活躍的喜馬拉雅登山時期(1970-1989),正是首登被逐一完成後競逐新路線、新紀錄的熱血篇章,講究冒險與獨立精神,所以想當然耳對無聊的商業登山沒半句好話 (加上他自己也是個大砲嘴)。

但他和許多古今中外登山家所呼吸的傳統極限登山精神,也就是客觀上的開創性,依然是個不變標竿──或者說,在全面商業化的時代中,天平上益發上翹的彼端。

Jimmy這一種菁英登山者曾游上未知的彼岸,他明白這是什麼;但回頭看時下的登山環境,當名為未知的大江有了橫跨兩端的航線、隧道與橋梁,又有誰會選擇游過去呢?只對於個人有意義的未知,還算得上是冒險犯難嗎?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

就如同他所說,我們都過了河,我們都站在了頂峰,但從選擇的方式卻能看出來構成一人靈魂的材質。回首台灣,這個世界共同的登山圈議題,倒也沒離我們這麼遙遠呢。


Photo Credit: Photo by Craig Barritt/Getty Images for PANERAI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Mountain Urbanite – 城市山人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4.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留下訪客的腳印